2023两会慈善之声(第三期)
2023-03-09

1.jpg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须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家要增强家国情怀,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营企业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


摘要:

【妇女儿童保护】

刘艳:鼓励用人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托育服务

张晓兰:培育扶持更多公益性婚介机构

林怡: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创造男女平等就业环境

谭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益

朱丽平:劳动者、单位及国家应合理分配女职工孕产期产生的成本

【慈善行业】

吴国平:进一步释放慈善组织活力


【乡村振兴】

尹建敏:慈善组织要着眼于自身特长 以项目为载体参与乡村振兴

秦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医疗健康】

孙达:推进医养结合应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与专业人才匮乏问题

雷冬竹: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

【环保】

高春艳:以公益诉讼助力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新路径

【教育】

陈小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

曾云英:引入社会力量协同育人 助“双减”提质增效

贺丹:引导社会力量重点提供差异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养老】

白涛:鼓励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

李龙倜:建议推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

骞芳莉:建议支持企业开办公益性养老机构

郭会琴:持探索推广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服务


妇女儿童保护.jpg

刘艳:鼓励用人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托育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


刘艳表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妇女承担了较大的生育成本。部分职场女性同志担心怀孕后会被降薪、辞退,或是不得不离开职场哺育幼儿,为此选择了不孕、推迟生育或隐瞒怀孕事实,以避免影响试用期转正、升职、加薪等。

刘艳建议,可以延长陪产假的期限,并将其改为育儿假的组成部分,并且加强执法力度,予以强制执行;采取措施鼓励男性共同休生育假,而非仅为生育女性延长产假等,从根本上使得女性和男性的用工成本接近持平,从而真正改善女职工就业歧视问题。

刘艳说,政府还需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打造生育友好型职场环境,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鼓励用人单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托育服务。同时,严格将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保障职场妇女合法权益。


张晓兰:培育扶持更多公益性婚介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在减轻婚育焦虑忧虑方面,张晓兰建议,充分发挥公共政策调节作用,在住房、就业、养育、教育等方面为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家庭解决婚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完善相关社会保障,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途径;维护生育群体在孕期、产期、哺乳期享有的法定权益,降低生育养育成本。鼓励出台移风易俗地方性法规,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等规范约束作用,引导家庭践行“不要彩礼要幸福”的时代新风,为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提供保障。

张晓兰还建议,培育扶持更多公益性婚介机构,组织线上线下相亲交友活动;大力发展便利可及的普惠托育服务,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加快托育专业人才培养,满足家庭对托育服务的民生需求,降低家庭养育的时间、经济、机会成本,帮助树立积极健康婚育观,让人们愿婚、敢生、能养、善育。


林怡: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用人单位创造男女平等就业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林怡认为,采取积极措施鼓励用人单位营造男女平等就业环境,是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为此,她建议:一是抓好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对就业性别歧视作了重点规定,明确了就业性别歧视情形、救济渠道和法律责任。二是,完善生育假期用工成本合理分担机制。调查显示,企业普遍希望国家和地方尽快出台政策,帮助减少女职工用工成本。三是,落实男性育儿责任。落实父母育儿假和男性陪产假可以平衡两性生育用工成本差异,营造有利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四是,对在创造男女平等就业环境方面表现突出的用人单位进行表彰。

谭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中切实保障农村妇女权益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农村离异、丧偶妇女和“出嫁女”被强迫或者阻挠迁移户籍,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收回等,类似的纠纷在农村地区时有发生。谭琳指出,为从源头上防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侵害妇女权益现象发生,应从以下两方面进一步完善:一是,明确乡镇党委和政府对村集体经济组织重要事项事前审核指导、事后责令改正的职责;二是,保障妇女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决策管理,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代表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的妇女代表,同时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女性成员。

朱丽平:劳动者、单位及国家应合理分配女职工孕产期产生的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运营成本科副科长)

朱丽平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机制制度,在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及国家之间,合理分配女职工孕产期产生的成本,创造一个全方位的合理的综合保障体系。特别关心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生育权等合法权益的落实情况,探索对育龄女职工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财政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


2.jpg

吴国平:进一步释放慈善组织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吴国平看来,当前形势下,中国慈善事业被赋予了新的战略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一部分,而是成为国家资源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主体之一。”与此同时,在慈善捐赠总量未有明显大幅度增长、发展慈善组织积极性不是太高等背景下,吴国平也提出了为慈善组织发展壮大提供更加良好政策环境、给予优质慈善组织更多空间等建议,从而进一步释放慈善组织活力,助力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为进一步释放慈善组织活力、助力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吴国平建议优化“双重管理”制度。“双重管理”制度面对新时代慈善发展的环境和需要,对一部分业务范围多元、综合性的大型慈善组织来说,把所有管理职责交由单一主管部门,既增加了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慈善组织的业务开展。

对此,吴国平建议民政部牵头,进一步明确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把必须管的管好、管紧,把日常性、常态性、事务性的工作充分“放权”给慈善组织自身,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党组织的引领以及理事会的决策作用,释放秘书处团队的工作活力。

此外,吴国平建议进一步优化慈善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由民政部牵头,在慈善信托和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方面进一步优化税收政策。《慈善组织保值增值办法》规定了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对慈善组织尤其是慈善基金会开展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慈善资产保值增值对于慈善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慈善组织配置社会财富的重要能力体现,目前我国慈善组织在慈善资产保值增值方面的工作整体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指导和倡导性文件,并在收益部分税收优惠方面提供相应扶持。”吴国平如此表示。

3.jpg

尹建敏:慈善组织要着眼于自身特长 以项目为载体参与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兰州市慈善总会会长、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建敏表示,做好乡村振兴,就要做好产业振兴,产业越兴旺、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增收渠道就越通畅。尹建敏希望乡村产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让农村里的年轻人能留在家乡工作,让儿童和老人“不再留守”。

“慈善组织要着眼于自身特长,以项目为载体参与乡村振兴。”身为兰州市慈善总会会长,尹建敏认为,慈善组织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也是慈善组织的重要使命。“慈善组织要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市场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资源要素融合,更多地为乡村发展赋能。”尹建敏说。

秦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

秦和指出,我国乡村教育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一是乡村教育质量整体不高,与城镇学校的差距依然巨大。二是乡村教育资源大量闲置。三是乡村教育治理跟不上。

秦和表示,建议国家层面专门出台文件,对乡村教育发展作出新的系统部署,以振兴乡村教育为重要抓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着眼全局系统谋划和发展乡村教育。将振兴乡村教育摆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在大格局、大视野下谋划和发展乡村教育。二、着力盘活乡村闲置教育资源。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对乡村校舍的闲置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统筹制定合理利用方案。优先考虑用于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三、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乡村教师现状进行全面摸底。四、加强乡村学校管理队伍建设。五、完善乡村教育管理制度。


5.jpg

孙达:推进医养结合应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与专业人才匮乏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党委书记


孙达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医养结合的最大需求还是在基层。因此,首先需要从弥补医养结合的短板入手,着力解决基础设施薄弱与专业人才匮乏问题。除了积极提倡与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外,应在街道(乡镇)、社区(村)有条件的卫生院、敬老院等地方,通过内部改扩建增加一批医养结合服务设施。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多渠道拓展专业人员供给量,加强人才培训、引导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000万人,对照护人员的需求超过1300万人,而目前我们仅有相关人员50多万人。因此,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应急救助和照护技能培训充实人才队伍,正在成为当务之急。
孙达表示,医养结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出台完善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等多个维度的政策支持,因地制宜地将现有资源条件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有利条件,激活初始动能,更好地实现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打通健康养老的“最后一公里”。
雷冬竹: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

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公立医院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主体。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基本属性。”雷冬竹认为,公立医院是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中重要且主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等重大责任,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建议我国公立医院实行全额拨款绩效管理。
雷冬竹建议,要落实公立医院政府投入责任,将符合设置条件的公立医院纳入全额财政拨款,归属公益一类管理,使医务人员从经济束缚中解脱出来,将医疗工作时间全面服务于患者。具体而言,一是医保部门落实合理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指导防范化解公立医院债务风险,加快医保基金结算回款,减轻公立医院长期负债经营压力。二是各级政府要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以及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三是根据管理规定,医务人员待遇不得与经济指标挂钩,建议医院医护人员收入由财政全额保障,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环保.jpg

高春艳:以公益诉讼助力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新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穆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高春艳表示,建议检察机关发挥好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形成保护合力,着力推动解决分头治理、协调联动不足等问题,不断完善行政执法与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机制,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新路径。

7.jpg

陈小平: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


陈小平认为,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势在必行,对于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亟需国家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但推进此项工作还存在部门协作待加强、照护人才短缺、托育机构普惠难度大等问题。

陈小平建议,修订完善规划建设规范,推动医院、高校和大型企业规划设计中将托育机构列入必配设施。

其次,强化政策支持。调整国家发改委关于普惠托育服务的政策指引,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运营和管理;抓紧制定托育机构建筑工程验收办法,推动社区便捷托育机构发展。

陈小平还建议,教育部要引导高职、专科、本科院校增设婴幼儿服务专业,系统培养托育专业化人员,特别是大力培养婴幼儿照护服务骨干人员和婴幼儿照护服务保育员。


曾云英:引入社会力量协同育人 助“双减”提质增效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岐厝村党支部书记
曾云英表示,“双减”政策在实施中,尚存在课后服务模式城乡差距较大、城区教师工作量增加负荷加重、校本作业设计与管理流于形式、家长观念尚未转变等问题,影响教育质量与政策落地。对此,曾云英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均衡教育资源,补齐教育短板。针对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可以通过区域内统筹调配的办法补齐教师编制缺额、完善教育配套设施,确保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二是引入社会力量,协同育人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校内课后服务,包括高校、培训机构、图书馆、少年宫、美术馆、妇联、文联等,充分利用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协同学校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劳动实践,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等,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各方力量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三是加强教研培训,提升练习质量。
四是形成教育合力,缓解教育焦虑。多渠道开展“双减”政策下的义务教育评价机制,实行等级制的评价制度。
贺丹:引导社会力量重点提供差异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贺丹建议,我国应参照学前教育财政预算的相关规定,确定托育服务在公共财政预算中的比例,并建立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支持政策,以降低家庭托育支出,促进托育服务的均衡发展。同时,财政预算应重点扶持推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

此外,她还建议,应建立以政府公共服务投资模式为主的托育模式,同时引导社会力量重点提供差异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完善“普惠优先、市场补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

8.jpg

白涛:鼓励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关于以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白涛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养老金规模。建议放宽企业建立年金计划条件,将“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作为唯一限制性条件,鼓励更多企业建立年金计划。

二是鼓励支持社会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建议为包括保险机构在内的运营规范社会机构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养老设施改造、养老床位补贴力度。持续引导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所属培训疗养机构优先转型为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将养老机构交给专业机构经营。

三是引导养老服务产业规范发展。建议政府统筹、社会机构参与,形成可执行、可落地的全行业规范指引。

四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将养老人才培养列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开发相应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建立养老从业人员收入保障和从业津贴制度。



李龙倜:建议推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十堰市太和医院护理部主任


李龙倜建议,鼓励从事家庭照护的家政服务人员、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社工成为志愿者,经过专业的培训、获得养老护理照护的资质后,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

为调动积极性,可以推行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自己年龄不大且能够有能力、有空余时间照顾他人的情况下,去从事照护老人工作,把作为志愿者照护老人的时间积存下来,等将来自己年龄大了需要他人照顾的时候,或者自己家人需要照顾的时候,将之前存储时间进行兑换,可以享受同等时长的免费照护服务。

“整个模式是成体系的,它需要由政府指导,出台政策,多方参与、系统监管,政策才可以落地,对于志愿者来说,可以充分调动积极性,也是互惠互利可持续的一种模式,减轻社会及家庭照顾负担,同时鼓励大家在自己力所能及时,可以帮助到他人,进一步减轻政府负担。” 李龙倜说。


骞芳莉:建议支持企业开办公益性养老机构
全国人大代表、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


骞芳莉表示,但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面对的挑战依然严峻。她建议:

一是多措并举,缓解涉老资金紧张局面。一方面,鼓励多元参与。丰富商业养老保险种类,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同时,进一步扩大个人医保账户家庭共济使用覆盖范围。支持企业开办公益性养老机构。

二是以人为本,提升适老化改造水平。引导养老产业发展,完善相关产品和服务标准,监督市场主体规范运营。将适老化改造落到实处,各类场所的无障碍设施、生活辅助器具、紧急救援设施可用易用。

三是提质扩容,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全社会老龄化国情教育,持续推进尊老敬老爱老宣传。引导老年人发挥余热,增强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感与融入感。

郭会琴:持探索推广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制造部助理工程师


郭会琴建议,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平台载体,使志愿服务更有吸引力、做到常态化长效化。比如,在深圳盐田等区试点的基础上,探索推广互助养老“时间银行”服务,志愿者为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服务并储蓄时间,当其年老需要帮助时,再从银行提取时间以获取相应服务量。


(来源;中国慈善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