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紧收藏!儿童福利政策创制时间轴2022-10-09儿童福利政策创制时间轴2022年6月 国务院未保办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对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出相关要求。2021年12月 民政部印发《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创建考核细则》,明确相关标准和细则。2021年8月 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的通知)对推进开展全国示范创建作出统一部署。2021年7月 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工作。2021年6月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生效,将未保细化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个方面。国务院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未保工作目标任务。2021年5月 民政部等14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工作。2021年1月 民政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工作对象和发现报告、安置照护、救助帮扶等工作流程。2020年12月 民政部会同公安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拓展了保障对象,优化了父母失联认定程序。民政部印发《收养评估办法(试行)》,明确了收养工作的评估程序、标准、责任分工。2020年3月 提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做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2019年11月 民政部等6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引导支持务工父母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2019年7月 民政部牵头组织编写《儿童督导员工作指南(指导版)》和《儿童主任工作指南(指导版)》,进一步提升基层儿童工作队伍能力水平。民政部发布《“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对全国所有考入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孤儿发放每年1万元的孤儿助学补助。2019年6月 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孤儿保障标准纳入国家保障范围。2019年4月 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建立以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为主的基层工作队伍。2018年12月 民政部制定《“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项目实施办法》,将儿童福利机构抚养的0—6岁儿童和社会散居孤儿首次全部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中。2018年10月 民政部发布《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规章。2017年8月 民政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支持社工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2017年3月 民政部编制《受监护侵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指引》,指导各地民政部门开展受监护侵害未成年人救助保护。2016年6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监护和安置、福利服务等作出政策安排。2016年2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救助保护等作出顶层设计。2015年10月 民政部会同全国妇联印发《关于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庇护救助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庇护救助工作。2015年8月 民政部、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儿童收养工作的通知》,为维护打拐解救儿童权益提供了政策依据。2014年12月 民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建立了未成年人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2014年9月 民政部制发《关于规范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和社会散居孤儿收养工作的意见》,对做好两类儿童收养工作提出要求。2013年12月 民政部修订《儿童福利机构基本规范》行业标准,完善了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和服务相关标准和要求。2013年5月 民政部发布《关于开展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将帮助和支持未成年人有效应对“家庭监护困境和成长障碍”工作纳入政府职责范围。民政部等7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弃婴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对弃婴的规范管理、源头治理、部门职责分工。2012年10月 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发放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费的通知》,为携带艾滋病病毒及患有艾滋病的儿童,参照当地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来源:中国社会报
-
喜迎二十大 | 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回顾(一)2022-10-09来源: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
-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社会公益力量被广泛动员2022-09-27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扶贫减贫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积极参与。在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中,广大社会公益力量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被广泛动员参与其中。 2020年年底,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社会公益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代来临,社会公益力量的作用再一次获得认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成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主要原则之一。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党和国家为社会公益力量指明了方向,做什么、怎么做都有着清晰的答案,社会公益力量大有可为!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 参与脱贫攻坚,既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责任,又是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舞台和现实途径。 那么,社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究竟应该做什么? 2017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广泛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通知》,明确了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六大重点领域,包括参与产业扶贫、参与教育扶贫、参与健康扶贫、参与异地扶贫搬迁、倡导志愿扶贫、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其他扶贫行动。 《通知》还强调,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要支持全国性和省级社会组织通过设立慈善信托、实施扶贫项目、结对帮扶、捐赠款物、消费扶贫、资助贫困地区公益慈善组织等方式,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具体包括: 实施全国性社会组织参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服务机构牵手计划”“教育对口扶贫计划”,为贫困人口提供生计发展、能力提升、心理支持等专业服务。 同时还提出,动员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划,支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激励各类企业参与 企业是社会公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就提出,要大力倡导民营企业扶贫。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村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 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工商联系统组织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全国工商联 国务院扶贫办 中国光彩会关于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帮扶方式,具体包括开展产业扶贫、开展就业扶贫、开展公益扶贫三种。 2018年,《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落实国有企业精准扶贫责任,通过发展产业、对接市场、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鼓励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通过设立扶贫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脱贫攻坚。持续开展“光彩行”活动,提高精准扶贫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则要求,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将消费扶贫纳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广泛动员参与乡村振兴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成为主要原则之一。 《意见》强调,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那么,社会力量具体可以做什么呢?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表示:“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重点是引导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 社会组织方面,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了《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对接平台,认真做好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组织,着力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帮扶合作机制,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体系。 要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启动一批社会组织帮扶合作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的特色品牌,推广一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和对口帮扶的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方案》则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组织的三项重点任务: 一是结对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品牌。三是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开展社会组织乡村行活动。 企业方面,农业农村部等八部委出台了《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组织民营企业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以产业振兴为重要基础,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行动的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巩固拓展“万企帮万村”成果。要在继续保持原“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结对帮扶关系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真正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二是开展“回报家乡”专项行动。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以及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六个方面,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丰硕成果回报家乡、造福桑梓。 三是东西部协作和其他活动。引导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到西部地区开展帮扶,鼓励民营企业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公益基金等,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和公益帮扶等。 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引导下,社会公益力量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新的胜利进发。(来源:公益时报)
-
为了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迈出坚实步伐2022-09-27儿童福利是民政部门一项传统业务,是体现民生温度的重要工作,事关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各级民政部门共同努力,攻坚克难,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儿童福利工作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在甘肃,儿童主任们定期上门入户走访湖南省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与儿童一起做游戏孤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逐步提升,我国孤儿数量锐减,从2011年的61万下降到2021年的17.2万。2010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对孤儿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成年后的就业安置、住房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以此为基础,孤儿保障工作呈现出五个方面特点:一是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逐步提标。截至2021年年底,机构内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已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972元提高到1697.4元;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已从2012年的每人每月703元提高到1257.2元。二是保障对象和范围实现扩面。十年来,儿童福利保障对象从弃婴、孤儿覆盖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福利保障的内容从基本生活保障覆盖到康复、医疗、教育等综合保障。三是保障方式实现多渠道补充。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通过中央彩票公益金保障孤儿受教育权,为病残孤儿提供手术治疗和康复服务。四是孤儿养育模式实现历史性跨越。2021年,民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现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孤儿保障专业化水平。五是促进孤弃儿童“回归”家庭。收养是帮助儿童回归家庭的有效途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要求,民政部印发《收养评估办法(试行)》。完善收养制度机制,倡导各地探索建立鼓励国内家庭收养机构内病残儿童的支持服务政策。贯彻“放管服”改革精神,不断简化优化收养证明事项。推动“互联网+收养服务”,着手建设全国儿童收养便民服务信息系统。强化收养登记机关依法履职意识,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为孤儿、弃婴回归家庭社会、重获父母关爱、得以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切实维护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四川省宜宾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未成年人保护迈入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有效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20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条文从72条增加到132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细化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个方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法治基础更加坚实。一是推动成立未保领导小组。2021年4月,国务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部。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全部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一个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等六个方面共同发力来保护儿童的大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制定2021年工作要点,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各成员单位推动制订、修订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教育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等多个国家层面的工作规划。三是推动六大保护有效落实。强化家庭保护意识,民政部联合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为符合条件家庭及时提供生活救助、就业帮扶、住房保障、爱心托管等帮助支持。学校保护更加深入,推动实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历史性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网络保护扎实开展,多部门持续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建立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开展网络普法宣传活动。政府保护不断夯实,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做好流浪乞讨和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国务院未保办会同14部门研究制定《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山西省临汾市社会福利院新院区图书室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一是坚持高位谋划推动。推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各省级、地市级、县级层面普遍建立了由党委、政府相关负责人牵头的领导协调机制。2019年,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亲自主持召开有关专题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2021年5月,国务院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在内的全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已全部覆盖。二是加强政策制度设计。2016年,民政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明确各级民政部门职责要求,部署贯彻落实的重点工作任务。2019年,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持续开展关爱保护行动。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督促落实家庭监护、控辍保学责任;会同国资委连续5年指导中国建筑集团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累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900万人。部署开展“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专项行动、“政策宣讲进村(居)”等活动,指导儿童主任定期开展服务对象信息摸排、走访慰问等工作。四是持续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建设。将儿童主任队伍建设培训情况作为每年对地方儿童福利领域相关工作开展评估的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儿童主任岗位津贴补贴制度,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增强儿童主任队伍的专业性、稳定性。通过印发相关工作手册、案例汇编等方式,指导基层民政部门开展儿童主任队伍专业培训,着力提升儿童主任队伍能力素质。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配备儿童督导员5.5万名、儿童主任66.7万名,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加强儿童主任队伍建设,指导广大儿童主任认真落实职责要求,及时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和寒暑假等关键节点,定期入户走访摸排,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监护情况、帮扶需求,及时提供关爱服务。来源:中国社会报
-
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国家卫健委发布新规范2022-09-26孤独症儿童很少主动与他人对视,不爱与外界接触犹如天上星星,一人一世界因此,他们也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要求各地为辖区内常住的6岁以下儿童提供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一起拥抱“星星的孩子”!孤独症,一个世界难题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不清,一般起病于3岁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狭隘、行为重复刻板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据统计,全球大概有超7000万人正遭受孤独症的困扰,约合每16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病。我国孤独症患者可能超1000万,其中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7‰,0到14岁的儿童患者数量可能超200万。孤独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日”。自2012年4月2日起,全球六大洲的30多个国家超过1400栋地标性建筑物都会在这一天点亮蓝灯,以唤醒社会对孤独症问题的重视。△2022年4月2日,南昌红谷滩区的高楼点亮蓝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目前,儿童孤独症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治疗途径为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如果孩子有这些症状,家长需警惕是否是孤独症的预警信号,尽快带孩子进行筛查。一岁时还没有牙牙学语。不会指示,不会用肢体语言表示需求。16个月还不会发单音,两岁还不会发两个字的音。对叫名字没有反应,有时又好像是听力有问题。语言和社交技能退步,没有目光对视。好像总不知道玩具的正确玩法。将物体按照固定的方式排列。迷恋单一玩具或物品。不会笑。同时,近日发布的《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中,也明确要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初筛服务,为0~6岁儿童提供11次心理行为发育初筛服务。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复筛服务,定期统计辖区内复筛异常儿童数量及相关信息,汇总上报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由综合医院儿科、精神专科医院儿科、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具有孤独症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儿童孤独症诊断服务。由具有儿童孤独症干预康复能力的特殊教育机构、医疗机构的儿科和有资质的儿童心理康复机构等承担干预康复训练,帮助孤独症儿童实现就近就便干预。△2022年3月29日,在安徽阜阳颍州区翔飞特殊教育学校内,老师、家长和孤独症孩子一起做互助游戏。家长是孩子孤独症最好的治疗师目前,儿童孤独症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发展并维持以家庭为中心”的趋势,逐渐开始将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转变为治疗师的角色,并让父母在早期筛查、干预实施过程和干预效果维持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对家长而言,有哪些具体可行的治疗方法呢?△今年17岁的娄家源患有自闭症,用一年时间在冰雪世界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获得全国特奥冬季项目男子越野滑雪项目的银牌。明白他们的感知往往是混乱无序的。很多孤独症患儿存在感知觉失调,当他们突然烦躁不安或大发脾气时,可能不是无理取闹,只是不喜欢某种声音。区分他们的“我不想做”和“我不能做”。很多时候孤独症患儿不是不听话,而是没有完全听懂家长的要求或指令。当家长把指令分解开时,可能会发现孩子其实可以做到。别把他们看作“死板思维者”。人们语言当中的比喻、暗示、双关语、冷嘲热讽等,对孤独症患儿来说,理解起来是困难的,请理解他们。保持耐心。孤独症患儿掌握词汇量有限,语言表达存在困难,家长应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并耐心纠正。关注和培养他们能够做到的事情。孤独症患儿发展不平衡是很常见的,甚至部分患儿在某些方面的天赋可能远胜常人。家长要努力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重培养,发挥长处。帮助他们学习社会交往。很多孤独症患儿社会交往少,不是因为他们不愿交往,而是不知道怎么做。因此,家长在社会交往方面的辅助尤为重要。愿所有来自“星星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健康成长走出孤独,走向阳光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综合健康中国等
-
民政工作这十年 · 儿童福利篇2022-09-23孤儿保障方面 一是切实加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从2019年起,提高中央财政补助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提高幅度达50%。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孤儿16.9万人,其中集中养育孤儿5.2万人,社会散居孤儿11.7万人,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为1728.2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为1288元/人·月。 二是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制度。自2020年1月1日开始,在国家层面首次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保障范围。2019年,民政部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和单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按照与当地孤儿保障标准相衔接的原则确定补贴标准,参照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办法确定发放方式。2020年,民政部会同公安部、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拓展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范围,优化失联认定流程。全国已有34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标准参照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补贴,每人每月平均1288元。 三是开展孤儿助医助学工作。启动“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使用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为残疾孤儿开展康复救治工作,为残疾孤儿开展手术治疗和康复近22.3万人次。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项目。使用中央彩票公益金,对全国所有18周岁以上考入普通全日制本科学校、普通全日制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的孤儿,给予每人每学年1万元的补助,切实保障了孤儿受教育的权利。2019-2021年共安排资金8.04亿元,受益孤儿8.04万人次。 四是推动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首次正式纳入价格临时补贴范围。积极与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争取协调,经多次沟通,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纳入保障范围,这是首次将上述三类群体正式纳入补贴范围。 五是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工作。2021年,印发《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工作的通知》,自6月30日起正式开通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受理“跨省通办”。开通后,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采取任意地受理申请,户籍地负责审核的形式办理,申请人申请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可以向全国范围内任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不受户籍地限制。要求各地按照异地代收代办方式,统一使用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受理认定申请,并推动建立数据比对和共享机制,为开展认定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切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满足广大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六是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2021年5月,民政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构建更加专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新时代儿童福利工作体系,部署“十四五”期间省、市级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实现儿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集中服务辖区内民政部门长期监护的所有儿童;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创新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建立、巩固基层阵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民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撤销监护侵害人监护权、家庭暴力受害人庇护救助、加强社工人才建设、健全关爱服务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效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条文从72条增加到132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细化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个方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法治基础更加坚实。2021年4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孙春兰副总理任组长,王勇国务委员、赵克志国务委员等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民政部。召开了两次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印发了《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全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全部建立了党政负责同志牵头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已经迈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立足部门职责,深入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让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主要做了5个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2016年,民政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各级民政部门职责,部署贯彻落实《意见》的重点工作。2019年,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为构建以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儿童福利机构为主要阵地、以儿童主任和儿童督导员为基层工作队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各地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各省级、地市级、县级层面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有关领导牵头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三是加强信息动态管理。2016年,民政部会同教育部、公安部进行了首次留守儿童摸底排查。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专项行动,进一步摸清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等关爱服务对象底数。 四是加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建设。在村(居)一级设立儿童主任,在乡镇(街道)一级设立儿童督导员,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进行入户走访、情况核查、信息登记、关爱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共配备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5.5万名,村(居)儿童主任66.7万名,基本实现全覆盖。 五是开展关爱保护专项行动。近年来,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帮助落实家庭监护、强制报告、落户登记、控辍保学等责任;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为外出务工父母及其家庭提供政策宣讲和监护指导,覆盖31个省(区、市),走进500余个项目工地,累计参与人数达900余万人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儿童主任等基层工作队伍作用,引导监护人及受委托照料人切实履行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来源:中国民政微信公众号
-
做公益也能被骗?警惕新型刷单骗局!2022-09-23近期,有骗子利用慈善名义以做任务获返利的方式进行诈骗,这是新型的刷单骗局。首先,骗子会打着既能公益捐赠又能返利返佣金的名义做广告,待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后,会向受害人发送可能是提前下载的官方正规公益基金会捐款码。骗子会要求受害人捐赠10元至50元不等的小额本金,并且给予及时返利。受害人能够及时获得返利并且可以从网络上查询到这些公益平台,便会信以为真。骗子会在受害者做完几单试水后,以任务升级为借口,要求受害人垫付大额资金,进一步参与任务。骗子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虚假APP,并在该APP内进行所谓的捐赠返利。这时受害人会基于前期正规公益基金会的公信力继续转账做任务,从而上当受骗。警方提示,广大市民需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对日常的防诈骗宣传入耳入心。陌生短信广告、网络广告勿轻信。不在未知APP进行投资,在未知对方身份情况下不轻易转账汇款,更不要被所谓的“公益任务”获利所蒙骗,“公益”不会通过返利来实现的,请通过官方公布的正规途径进行捐赠。发现被骗请保存好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来源:国家反诈中心
-
走好新时代教育公益慈善之路2022-09-19教育历来是公益慈善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其中教育公益慈善尤为突出,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益慈善的供给侧改进,在法治建设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以基金会为主体、各类公益项目为载体的制度性资源投入加大。近五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基金会中有七成活跃在教育领域,新增公益项目的一半以上是教育公益项目。另一方面是公益慈善的需求侧变化,随着各级教育财政的改善,公益慈善越来越转向直接面向受益者提供资助,受益面和受益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十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学生接受助学资助额累计逾2万亿元,年受助人次1.5亿,形成投入上以政府为主、慈善为辅,方式上以无偿为主、有偿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的中国特色助学体系。 进入新时代,教育公益应在两方面深耕:一是深耕公益慈善的供给侧,拓展、建立和完善可持续的公益捐赠—受托机制,增强基金会的能力专有性、透明度和公信力,确保教育公益的制度性资源供给稳步扩大;二是深耕公益慈善的需求侧,深入探访需要资助的乡村与学校,探索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发现和拓展新的受助者,完善助学公益的资助—受益机制,在提供必要公益资助的同时,激发受益者的内在动力,探索建立从“助学”到“助心”、从“学以脱贫致富”到“学以达仁致道”的公益转化机制,让财富的第三次分配通过教育公益慈善的行动者,真正落实到受益者通过受教育提升其生命价值的“务民之义”上来。 十年前,从赵家和教授到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爱心和奉献精神得以传承。今天,此类基金会在需要更多阳光雨露的基础上,要着重处理好如下六对关系,相应地建立六种机制:一要处理好基金会与受益人的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资助—受益机制;二要处理好基金会与捐赠人的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捐赠—受托机制;三要处理好基金会与捐赠财产的关系,建立透明高效的财产运作保值增值机制;四要处理好基金会理事会与各执行团队间的关系,探索建立多元民主治理结构与高效专业运营体制之间密切配合的机制;五要处理好捐赠、运作与受益三种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慈善捐赠、市场化运作与公益资助三者间既协调配合又有序区隔的机制;六要处理好公益存量与公益增量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以留本用息为核心的基金会可持续发展机制。 公益之道,重在深耕笃行,明在正心诚意,远在迭代升维。兴华探索的公益之道,展现的正是新时代教育公益慈善发展的基本道理。公益乃人间大道,唯其仁重德明道远,才能越走越宽广,走的人也才能越来越多,公益的每位当事人才能在公益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也才能一步步实现。(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王名,系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