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小富豪,没有小慈善(新华网)
2010-10-08

   

相关新闻链接12、13版

 

      对于位于北京昌平的五星级酒店拉斐特城堡来说,昨天晚上可能是“含金量”最高的时段。除了由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和“股神”沃伦·巴菲特在这里联合做东举行私人慈善晚宴,还由于受邀参加晚宴的都是目前国内成功的企业家,每个人都具有令人瞩目的身家。

  尽管晚宴的主人和受邀者都相继声明说,目的是与中国成功人士和慈善家交流,这场晚宴的性质也只是朋友聚会。但仍有很多人将“城堡夜宴”视为向中国富豪“劝捐”的“鸿门宴”,宴会上的红酒牛排和大虾佳肴只是“诱饵”,相应号召慷慨解囊才是赴宴嘉宾们的“必修课”。甚至,还有人已经准备好了批评或者赞美之词,只待最终出炉的嘉宾名单及捐赠承诺。

  可以说,这次晚宴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的一个话题就是在盖茨和巴菲特的感召下,中国富豪能捐多少钱。但需要指出的是,金钱的数量绝不是衡量慈善的标准。慈善行为也不单纯是有钱人的专利,而是每个有能力的人用各种方式去帮助、支持别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正如一位本土企业家所说的,“不是看谁给的钱最多,而是看谁的钱用得更好”。据媒体报道,巴菲特和盖茨承诺捐赠的个人资产加起来超过500亿美元,但在笔者看来,这和上班族捐10元钱让贵州山区的学生能有一双可换穿的新鞋同样令人感动。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慈善的传统,但是慈善的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由于慈善立法与规范的滞后,使得长效顺畅的公益运行机制难以成型,民间慈善机构运行尤为艰难。李连杰的“壹基金”在大陆寻求独立合法身份的艰难即为明证。另一方面,“逢灾必捐,无灾不捐”的公益浪潮,并不能取代细水长流的常态化民间慈善,很多企业家不但时常要完成“摊派”的慈善业务,更要面对不捐或少捐便等于“为富不仁”的道德压力。

  中国社会现阶段究竟更需要“创业的盖茨”,还是作为社会慈善家的盖茨?我们是应更认真地拷问企业家对财富的态度,还是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财富?可以说,盖茨与巴菲特的这次中国之行,已经引发了一场关于慈善领域的思考,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尤其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思考如何推进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这个问题,并且把这种思考转化成为行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成功企业家,只要把自己所拥有的财富的一部分,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财富,投入到社会公益慈善当中,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慈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