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私人的事情
2010-10-18

   

李连杰:私人慈善举步维艰

 

    比尔·盖茨表示,“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慈善事业也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是一个有活力的经济,实际上是可以和慈善事业平行共同发展的,而且慈善事业不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只能使得社会更平等的来均享社会财富和社会发展的红利。”

 

 国家管制导致私人慈善在夹缝中生存

  近日,慈善界有两件事情特别引人注目。一件是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来华举行慈善晚宴,应者寥寥无几。另一件是李连杰的壹基金为争取独立性与自主性,几近中断。原来,私人想在在中国从事慈善并不容易。私人慈善事业主要障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成立私营慈善基金需求一笔巨大的启动资金。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而且,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二是慈善主体不明确,慈善机构体制和管理落后。目前合法的私人慈善机构都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登记注册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而这些主管单位基本上是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的组织。这使得政府依旧在慈善事业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政府办慈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大大阻碍了慈善机构的建立和准入,使得慈善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慈善救助所需;而且造成慈善机构权责不清,效率低下。

  三是社会捐助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给予慈善机构捐赠全额免税的,仅限于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等五家慈善机构。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大多数中小慈善机构和公众的捐助热情。

政府做慈善效率低下浪费钱

 私人慈善只能靠傍着官方机构存活

 如此一来,政府和两大官办社团——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以及少数官方背景的公募基金会,几乎垄断了全社会的公益捐赠资源。大量有志于慈善事业的民间力量,要么启动资金不足,要么缺乏合法的参与路径,或者在慈善的门外徘徊,或者只能与各级官办慈善机构合作,其独立性、自主性,都受到很大限制。

  政府花钱没有节约的动力

  私人慈善与政府慈善的效率区别在哪里?两种方式的效率孰高孰低呢?与买东西自己消费不同,慈善的服务对象是别人,目的主要是帮助别人。这方面,私人慈善与政府慈善没有区别。两种慈善方式的区别在于,私人慈善用的是自己的钱,政府慈善用的是别人的钱。

  政府做慈善相当于用别人的钱请别人吃饭。这种情况下,政府没有动力节省慈善资源,没有动力关心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相反,倒很有可能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把别人的物品占为己用。

   应当开放私人慈善的市场

贪腐阻碍了慈善的施行

  近年来,经常有新闻媒体报道,某某贫困山区、某某革命老区好不容易募捐到的善款,却被权力人物截留,被权力人物贪污挪用或者吃掉花掉。怪不得,陈光标要把4000多万善款,装入10万个红包,不远万里,与辞辛劳地与新疆、西藏等5个地区贫困家庭一起过年,要亲自把红包送到穷人手中。

  “5.12地震”期间那会,笔者单位组织捐助衣物。本来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肯定会义无返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当看到新闻报道,什么地方的权力人物把品质较好的衣物率先占为己有,才发现我们的同情心被那些最不需要救援的人利用了。以后捐助衣物时,大家就得多花一番心思,想想究竟哪些东西是那些权力分子不要的。

  私人慈善效率高

  私人做慈善相当于为别人花自己的钱。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就有动力提高慈善资源的利用效率,不可能出现截留、贪污、挪用等等名目烦多的意外情况。

  自己的钱总是花得特别小心,恨不得一块钱能扮成两半花;别人的钱花起来总是大手大脚,还有可能想占为己有、为我所用。这就是私人慈善与政府慈善在使用资源上的根本区别,也是两种慈善事业不同效率的根源。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应该降低私人从事慈善事业的门槛,放手让更多的人都能独立自主地做好事。

  

  中国富豪对盖茨与巴菲特的慈善盛举反应冷淡,李连杰壹基金运作得举步维艰,各种现象都说明,中国的私人慈善空间被大大的压制着。而国家慈善一直以来就因为其低效、浪费钱而为人们诟病。慈善,是个私人的事情。只有“私人”才会把钱送到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