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离“透明口袋”还有多远?
2021-12-31

基金会中心网日前发布的中基透明指数FTI2021报告显示,获得透明度评级得分90分及以上的大型公募基金会共49家,中小型公募基金会66家,大型非公募基金会22家,中小型非公募基金会121家,大学基金会54家。共有11家基金会连续10年获得透明度满分。


中基透明指数FTI诞生于2012年,运行至今,移动互联网蓬勃兴起,公益慈善事业飞速发展,该指数也历经了5个版本迭代,映射出基金会整体透明度建设的10年发展历程。


2021年基金会信息公开略有提升


中基透明指数FTI2021报告显示,2021年基金会信息公开整体略有提升。满分100分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会均值为63.75分,非公募基金会均值为56.95分,公募基金会信息公开程度整体高于非公募基金会。


大型基金会整体透明度好于中小型基金会。大型基金会为净资产、捐赠收入、公益支出三者有一项超过1亿元的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其得分均值前者为75.75分,后者为72.58分。中小型基金会则是上述3项均低于1亿元的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前者得分均值为63.01分,后者为50.05分。


整体来看,目前基金会的信息公开情况以被动公开为主,主动公开不足。所谓“被动公开”,是指年度检查报告仍以民政系统官网公开为主,而非基金会主动在机构官网公开。基金会的信息公开中,财务信息的得分率最高,为92.6%;其次是项目信息,得分率为71.4%;再次是基本信息,得分率是39.7%。基本信息包括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中的内容,还包括章程、理事会、管理制度、治理层、年检报告和财务审计报告等。报告指出,仅有不到1/3的基金会在官网公开年检报告。


中基透明指数FTI指标包含合规性指标和倡导性指标两部分。合规性指标是基于慈善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的,倡导性指标是在法律法规要求之外,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必要公示的信息。报告显示,倡导性指标得分率整体提升。公募基金会的志愿者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公开募捐资格等指标的信息披露均有提升,例如,公开募捐资格的得分率从2020年指数的77.3%提升至2021年指数的85.5%;非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从2020年指数的31.9%提升至2021年的87%;资金去向从18.7%提升至55.8%。


“各地政府对基金会信息公开的重视程度与监管力度有很重要的影响。”基金会中心网副总裁王璐介绍,“注册地”显示为民政部、上海市、北京市等的基金会,其平均分排名位居前列。


衡量透明的“尺子”


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基透明指数FTI自推出之初,就强调这并非一个榜单,而是一个动态显示基金会信息披露的指数,“它是一个推进器,助力基金会信息公开。”


最初的版本将基金会的官网、财务状况、联系电话、联系人、注册地址等基本信息纳入指标。随着基金会信息公开程度的提升,此后版本去掉了这些基础性指标,尝试推动基金会公开财务、项目、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规则类信息。


版本迭代的过程也是意识转变的过程。程刚举例说,增加基金会秘书长背景介绍指标时,曾遭业内部分人士反对,如今这已成为通行做法。


最初,中基透明指数FTI的指标设置在信息公开各方面的权重相同,随着行业发展尤其是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基金会信息公开的合规要求越来越高。调查发现,公众更关注基金会的项目信息,即善款流向和项目成果。由此,该指数加大了项目信息披露的权重。


10年来,基金会整体生态也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不同规模和性质的机构。自2020年起,中基透明指数FTI大调整,更强调主动信息公开,将指标分为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两个不同类型的体系;将最终结果分为大规模和中小规模;将高校基金会单列。


王璐介绍,今年的中基透明指数FTI有5项变化:一是整体指标数量减少,原因在于合并部分指标,使其更贴合实际操作;二是指标名称更易于理解,如将“接受捐赠情况”和“项目执行主体”分别改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三是去掉个别空值较多的指标;四是增加项目支出占比;五是加大合规性指标占比,从2020年指数占比的76%提升至80%。


10年来,中基透明指数FTI如一把助推基金会公开透明的“尺子”,如今虽然多了不少维度,但主要逻辑却没变,即推动绝大多数基金会按照法规进行信息公开,推动行业自律透明的建设。


信息公开迈向“从有到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程文浩介绍,从2012年到2021年,基金会整体数量从2000余家增加至8000余家,中基透明指数FTI的平均分接近翻倍。


得分增长体现在哪些方面?王璐介绍,与2012年相比,基金会的财务信息和项目信息更容易获得了。


“2016年慈善法出台后,各地民政部门建立了统一的社会组织信息平台,并在平台上公开包括财务信息和项目信息在内的制式基金会年度工作报告。”王璐说。


从数量上看,较之2012年,非公募基金会建设官网的数量增加了300%,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从地区上看,北京、广东、浙江三地的基金会信息化程度提升最大。其中,北京市基金会建立官网的数量在过去10年内翻了两番。王璐认为,各地基金会信息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和政策水平相关,例如,北京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就有官网建设的相关指标。


过去,中基透明指数FTI鼓励行业先“从无到有”——在缺乏专门法律法规指引的情况下,通过行业自律的方式倡导基金会主动公开年度信息;再“从有到优”——随着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基金会信息公开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基金会信息公开评分达到90分以上甚至满分。然而,满分也只是意味着信息公开基本合格。如何打造慈善公益的“透明口袋”,尚有较长道路要走。基金会中心网理事李劲认为,合规只是底线,如何挑战高线,如何加大项目监测、成效、影响力的权重,如何从表格逻辑到财务健康度和安全度,如何让筹款落实到受益人等,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中基透明指数FTI2021报告认为,基金会信息公开面临的挑战有三:公众对公益的认知和期待日趋理性、政府监管要求日益提高、基金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与挑战并存的机遇则是,政策将促进公益数字化进一步提升,通过提高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意识保障基金会专业发展。 (作者:顾磊,来源:人民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