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网】贵州师大研支团发放小爱快乐包为孩子送温暖2022-08-02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李彦龙)日前,贵州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源村分队收到了来自中华儿慈会小爱也温暖公益基金会捐赠的爱心物资。爱心物资有180个小爱快乐包、40个“一帮一圆孩子小心愿”物资包、181个(由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捐赠的)毛绒玩具。贵州师范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源村分队为孩子们发放爱心物资。图为研支团成员带着爱心物资走进学校。贵州师大研支团 供图近日,研支团成员们带着爱心物资辗转于荣胜小学、牛路口小学、石板小学、普惠小学、青山小学、源村镇中心学校、源村中学七所学校,为孩子们送去了温暖。图为小爱包里的学习、生活用品。贵州师大研支团 供图活动现场,成员们核对信息,学生签字确认,小爱包有序发放。成员任冲冲为学生们解释了爱心物资来自何处,并向学生们一一展示了红色小爱包里的水杯、字典、彩色铅笔等六件学习、生活用品。孩子在吹口琴。贵州师大研支团 供图 “老师老师,我的包包里有口琴。我要吹出优美的曲子,表演给家人看。”每一份小爱包中都蕴含了社会爱心人士对孩子们浓浓的关爱。看着满脸喜悦的孩子们,成员们希望孩子们合理利用包里的各种物资,好好学习,日后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并努力将爱心火炬传递下去!研支团成员指导孩子查字典。贵州师大研支团 供图
-
【央视网】“零碳未来”青少年环保艺术巡展北京站启动2022-08-01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北京怡苑文化艺术促进会主办的“零碳未来”青少年环保艺术巡展——北京站启动仪式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展览旨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参与其中的孩子都能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行动引领家庭、引领学校、引领社会,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低碳环保理念,在实践中接受环保教育的熏陶,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在启动仪式现场表示,中华儿慈会成立“零碳未来”公益项目,旨在推进儿童青少年双碳素质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生态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希望通过“零碳未来”公益项目,引领儿童青少年做低碳环保的宣传者、支持者和实践者。中国儿童中心党委委员、对外交流中心主任余冬云在致辞中提及中国儿童中心长期致力于儿童生态环境教育。十多年来,中心在全国开展少年儿童生态文明教育项目,并从2018年起走向世界,面向中外少年儿童开展可持续发展交流活动。她说:“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汇集更多的社会力量,认真开展好后续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和其他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学习,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联合国首授环保艺术大师,著名艺术家袁熙坤在致辞中分享了他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一直秉承“艺术承载希望”的理念,致力于以造型艺术传播生态环保哲思的实践,呼吁青少年们以手中的画笔传递低碳的理念,感召更多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环保小卫士。中华儿慈会生态环保部赵玮主任表示,“零碳未来”根据基金会“管理、运作、监督”的工作模式,设立“短、中、长期目标”。她说:“短期目标是从零碳教育课程入手,我们联合了社会各界行业专家共同编制儿童青少年零碳未来素质教育的课本。结合新媒体等传播渠道完成目标,目前短期目标已即将完成。中长期目标则会采取多样化手段深入学校和社区,让学校的老师用他们的教学模式深化和普及双碳知识。通过环保主题艺术巡展、VR教学等形式,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零碳”的魅力。”涂瑞、王林、余冬云、袁熙坤、李天峻、吴迪、罗肖共同为“零碳未来”青少年环保艺术巡展北京站启动仪式剪彩。据悉,零碳未来青少年环保艺术巡展作品展还将陆续在天津、广州、云南等地巡展,将持续至2023年3月。(来源:央视网)
-
【河源日报】关爱未成年人 | 为了村里留守儿童的安全,志愿者出招了2022-07-22近日, “牵手行动—关爱儿童安全成长计划”公益活动在东源县涧头镇涧头村举行,活动中,志愿者们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上了一堂精彩的暑期安全课。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设置不同的场景,让孩子们在体验式的情景中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了解各种形式的意外伤害、校园欺凌及性侵害,让孩子在预防伤害及伤害发生时能镇静、从容面对,从而保护好自己。记者了解到,6月以来,我市已举办十多场“牵手行动—关爱儿童安全成长计划”公益活动,志愿者们分别前往东源县、源城区,为孩子们普及了儿童预防意外伤害、校园欺凌及预防性侵害安全知识。据悉,“牵手行动—关爱儿童安全成长计划”公益活动由中华儿慈会彩云助苗友益爱心专项基金、爱心企业安婕妤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在我市双百社工各站点举行相关活动,旨在提升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来源:河源日报)
-
【人民网】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宝贝守护计划儿童安全反拐活动启动2022-06-176月14日上午,巴南区愉悦社工中心联合巴南区滨江星城幼儿园开展了中华儿慈会回家的希望“宝贝守护计划”儿童安全反拐活动。活动旨在进一步保护儿童人身安全、加强儿童防护体系、探索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儿童关爱体系。 据了解,本次活动引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运营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方法组织开展了科学化、系统性、针对性的儿童反拐知识讲解、儿童防拐骗演练等活动。 活动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路人”各显神通,运用糖果、礼物、玩具等道具,对园内孩子实施了多种多样的“骗术”,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开展知识宣讲活动,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面对陌生人给糖、陌生人问路等场景的应对方法;通过PPT展示和童谣传唱的形式,教会孩子们自我防护、社会求助的防拐骗技巧。 “本次活动针对针对幼儿园小朋友开展了陌生人问答、居家安全、外出防护等环节的防范意识宣教,创新引入了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对儿童关爱的参与,构建了集家庭、学校、社会为一体的儿童安全守护网络,进一步陪护了儿童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来源:人民网,记者:马春鹏)
-
【科普中国】全国爱眼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携手科学家为盲童发声,共享《听•光的声音》!2022-06-08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合“善无边·光盲计划”和喜马拉雅、中华儿慈会、声音王国、名人大咖共同发起“听光的声音”光盲小主播音频公益计划。目前,由9名盲童担纲演播的有声专辑《听·光的声音》在喜马拉雅正式上线。专辑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武向平,眼科医生陶勇,主持人敬一丹、沈涛,演员杨幂、歌手周深、音乐人张楚、青年演播艺术家张大为,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等参与录制,共同为爱发声,让盲童的声音被世界听见。《听·光的声音》包含诗文朗诵、科普广播剧和大咖寄语三部分。在科普广播剧部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为盲童们特别提供了《X队长历险记》系列科普小故事,由《汪汪队立大功》及多部迪斯尼广播剧导演张大为老师领衔,带领四位盲校学生丁冯雨、杨瑞临、王旭尧、马子春扮演不同角色演播。11岁的马子春说:“在声音中我体验各种角色,感受到了播音的乐趣。”10岁的王晓尧说:“我的理想是当一位播音主持,让大家听到我的声音。这次参与角色扮演进行配音,感觉非常有趣,希望通过自己声音的展示,带给大家不同角色的音色享受。”小主播杨瑞临则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二胡老师或者朗诵家,希望我的声音能够给大家带去欢乐。”光盲计划由眼科医生陶勇发起,一方面推动眼健康科普传播,另一方面关注视障人群,尤其关注中途失明人士的社会再融入和盲童的多元化成长。“听光的声音”光盲小主播音频公益计划为盲校学生提供了一次有声演播实践锻炼机会,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人生想象力的大门,希望能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就业开辟一条新的通路。
-
【光明网】《听·光的声音》有声专辑上线 让盲童的声音被世界听见2022-06-08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当日,喜马拉雅联合“善无边·光盲计划”、中华儿慈会、声音王国、名人大咖共同发起“听光的声音”光盲小主播音频公益计划,由9名盲童担纲演播的有声专辑《听·光的声音》在喜马拉雅正式上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人视力受限,无法正常看到这个世界。据统计,中国现有视力残疾人士约1732万名。对于视力残疾人士而言,声音就是眼睛,他们通过倾诉与聆听来了解这个世界。 在今年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喜马拉雅联合多方平台在北京市盲人学校开展有声演播公益培训,辅导盲校学生掌握基本的音频录制、演播技能,并为孩子们定制打造公益音频专辑《听·光的声音》。 据介绍,该专辑由盲校孩子、中科院院士、演员、主持人、音乐人、企业家、媒体人等共同录制,包含诗文朗诵、科普广播剧和大咖寄语三部分。 盲校小主播程子淇参与了诗文朗诵部分的录制,她和主持人敬一丹一起朗诵了《四季组诗》。“我想要更多人听到我的声音、喜欢我的声音,希望能带给你温暖。”程子淇说。盲校小主播王栋然此次和演员杨幂一起朗诵了诗歌《听海浪说话》《根》《欢乐》。“希望我的声音为大家带来快乐!”王栋然说,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配音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盲校学生参与了科普广播剧的演播。“在声音中我体验了各种角色,感受到了播音的乐趣。”马子春说。王旭尧也表示:“这次参与角色扮演的配音感觉非常有趣,希望通过自己声音的展示,带给大家不同角色的音色享受。” 参与此次活动的名人大咖也纷纷送上寄语。“我们把光明捧在手心,照亮每一个人的脸庞。”眼科医生陶勇说。敬一丹告诉孩子们“我特别喜欢你们的声音,你们的声音传达了美,传达了爱,听到这声音的人,都会和你们共鸣。”中科院太空材料学家曹春晓院士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院士勉励孩子们“用触觉和嗅觉感受身边的每一种材料,眼里有光,心怀希望,用声音探索广阔的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瑰丽人生”。 “听光的声音”光盲小主播音频公益计划是喜马拉雅和陶勇医生“光盲计划·盲校录音棚”公益项目的延续,为盲校学生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有声演播实践锻炼机会,为他们的多元化成长和未来就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通路。(光明网 张倩 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