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益路相伴,心系未来
2023-12-05

头图.png


2023年12月3日是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这一节日的设立旨在促进人们对残障问题的理解,鼓励社会和公众维护残障人士的尊严,保障其权利和福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残疾人总人数为8591.4万人,占总人口的6.16%。其中就有着这么一群视障儿童,他们因为先天或是后天的某些原因,无法看到完整的世界,在常人眼中再简单不过的阅读书刊,对于这些视障孩子来说却是一种奢望。


瞳爱|我看清那个E了!


当我们享受着世界带给我们的五彩斑斓时,有些孩子却很难看清这个世界。在他们眼中,远方的山是想象中的,门前的树是连成片的,甚至连妈妈的脸都是模糊的。


来自吉林的乐乐,原本应该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在未谙世事的年纪,被查出患有颅咽管瘤。好不容易完成了手术,保住了性命,可是乐乐的眼睛却看不清了。双眼视神经萎缩,让乐乐的右眼视力降至0.03,左眼仅有光感。

 

经过多方求医未果,乐乐求助到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华儿慈会)瞳爱救助项目。经过严格审核,确认乐乐符合项目组的救助条件后,我们为他联系了爱心医院。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乐乐的右眼视力提升至0.06,虽然仅有0.03的变化,但却将乐乐的视力标准从“盲”提升为“低视力”,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截至2023年11月,项目组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义诊筛查,惠及超过 677 万名儿童青少年,超过10.7 万名儿童收到了免费眼镜,近 1万名眼病患儿得到了及时救助,向山村捐助了近 9000 盏台灯未来,我们诚挚邀请您和我们一道,继续守护视力低下儿童的清晰明眸和多彩未来!


快乐小陶子|为视障儿童制作触摸书


我是金牌阅读推广人汪佳玉,2020年的一个冬天,我像往常一样去给孩子们的讲故事。这次,我驱车40公里来到位于北京房山的“爱百福”视障人士帮扶中心。听这里的老师说,视力障碍的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可以在这里学习使用盲杖及上下楼梯等生活技能。我这一天的任务就是为孩子们讲故事。


我带了一个绘本,同时也带了绘本故事中的植物,希望在讲故事过程中孩子们有直观的触摸感受。


图片 2.png


故事正讲到高潮,小鸭子和小松鼠起了争执,书一下子被身边的小妹妹给拿走了!两只小手在平面印刷的绘本上面来回的摸索,试图寻找小鸭子和小松鼠因为争执弄乱房间的样子。并且,其他小朋友也听见了书在桌子上被拖拽的声音,纷纷离开座位过来也想摸一摸这个画面的样子,4个孩子8只小手在这个平面印刷的绘本上面来回摸索,寻找着哪怕一点点凸起……

 

看到他们对画面的渴望,我非常难过,却毫无办法,讲故事的过程中断了,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故事画面。我后悔极了,想着应该带着毛绒玩具来,应该带画面上的物品来。但是,毛绒玩具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视力障碍的孩子,在儿童阅读阶段能读什么书呢?市面上有没有针对这一群体的儿童读物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与“爱百福”老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特教老师和爱心人士会制作一种可以触摸到画面的“认知书”,画面中可以触摸到“狮子”“老虎”“汽车”等图案,有的图案还可以互动,但比较适合低幼儿童,稍微大一点孩子看的故事书目前还没有。

 

这非常让我震惊,现在谁家的孩子的书架上没有几百本儿童读物呢?而能让视力障碍孩子读的绘本却凤毛麟角!回到了办公室后,跟我的伙伴分享了这次的心情,大家跟我一样都非常的难过。我们决定行动起来,做点什么。

 

于是,我们启动了“为视障儿童制作触摸书”的公益项目,目标是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通过触摸了解画面。还得到了“毛毛虫童书”的授权,制作出了第一本触摸书《三十六个字》。


图片 3.png


真正行动起来才明白,制作一本能触摸阅读的故事书非常的复杂,一共26页的图书,使用到的材料共有469个,部分材因为市场上买不到,所以只能纯手工制作,每本书平均耗时100小时。为了让更多视障儿童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2年间我们招募到1700多名志愿者来协助制作,共付出志愿时长6814小时。制作的触摸书服务了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四川、河南、内蒙、重庆、广州、郑州、江西、浙江、安徽等地的视力障碍儿童。

 

我们得到了很多来自视障儿童和家长的反馈——“特别惊喜”“很好玩”“有趣”“从来没读过有画面的书”“惊讶”。


这些来自孩子们简单又朴素的语言,让我们非常感动。有一位3岁视力障碍儿童的妈妈说:“我曾经也给我的孩子手工制作这样的童书,但是太复杂了!我得照顾孩子、还得照顾家里、实在没时间,幸亏有你们的帮助,让我的孩子在不认识盲文的年纪也能自己阅读了。”


听到这些反馈,我们在感动之余,更觉得这是一份责任,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让视力障碍儿童享受到自主阅读的乐趣。


图片 11.png

小慈家人为视障儿童制作触摸书


2015年,北京市快乐小陶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中华儿慈会共同设立“快乐小陶子”项目。


红丹丹|从光明到黑暗 我的人生重新开始


这天,风轻日暖,女孩站在桃花树下,笑盈盈地目视着前方。

 

这是照片上的阳阳,倘若不细看,很难发现她的不同之处:她的双眼聚焦在偏离镜头的方向。

 

阳阳今年18岁。9岁起,疾病使她的生活停摆了近六年,也让她的视力骤降,离清晰的世界愈来愈远……


5630434902062fe9d7a2d86b5d745a4.jpg

生活中的阳阳

重新认识书籍,也是重新认识生命


15岁时,在家休养了近六年时间的阳阳重新回到学校。这次,她进入的不再是之前自己熟悉的小学,而是山东省济宁市特殊教育学校,用视障人士的身份开始她的第二个“一年级”。

 

从普通小学到特教学校,阳阳的心里完全没有落差感:“太久没有上学了,我当时是很迫不及待的。”

 

重新进入一年级,她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盲文、摸读。对于这些项目来说,阳阳自己有着很强的驱动力:生病期间,她在表姐家的书柜上看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汉文版,听说了海伦·凯勒的故事,而当时的视力已经不足以她辨别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

 

第一次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在阳阳刚刚学完盲文之后。她迫不及待地去学校图书馆借到了盲文版,这也是她在生病后第一次完整读下来的书籍。

 

满怀着期待,阳阳读完了这本心心念念的书,心里却满是不解:“海伦·凯勒的命运都已经如此悲惨,为什么还要活下去?是什么支撑着她活下去的?”

 

再次阅读这本书,则是在红丹丹“盲童阅读援助计划”的直播课上。老师对海伦·凯勒的剖析,让阳阳对生命产生了新的认识:“世界上的人各有不同,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都能活出自己的光彩。”

 

她将这套方法论运用在了生病前阅读过的书籍中后,同样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读《雷锋的故事》,只是觉得雷锋他从小的经历比较坎坷,现在我再去读,对他有了敬佩之心。即便他的生活如此坎坷,他长大之后却依然去帮助别人,这种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重新认识书籍,重新认识书中人的人生故事,也是再度审视自己生命的过程。


走上迈向另一个世界的那座“桥”

 

到本次“盲童阅读援助计划”进行至一半时,阳阳只参与了两三次直播课,就连今年的夏令营,也只能后续看回放——大半个暑假中,她和学校的伙伴们都在备战山东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门球比赛。

 

“基本所有的时间都去练门球了,我也只能挤出时间去写读后感。”她坦言,自己时间不够,只能压缩读书时间,“很多时候差不多一两天才能读上三四页。”

 

虽然被迫压缩了阅读和课程时间,但阳阳的感触和收获并没有因此被压缩。

 

对于新学习到的读书方法,她侃侃而谈:“要多读,其次还应该带着兴趣和好奇感去阅读,如果对书本不了解的话,去读也是没有意义的。”

 

而更多的收获反映在她的生活中,在她参与“多识草木之名”主题直播课,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完《昆虫记》之后,重新认识了昆虫这类奇妙的生物,“此前是很害怕昆虫的,但从那开始就慢慢学会接受它们了。”

 

她意识到,选书和人际交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读的是一本好书,那你就交到了一个好朋友,如果你读的是一本坏书,那就相当于交到了一个坏朋友。”

 

因为曾经体验过9年的健全生活,自生病之后,阳阳很难接受自己的身份转变,“特别不喜欢和别人聊天,也不敢走出去。”而对书籍、人物的理解能力提升之后,她与其他同学有了更多谈资。

 

阳阳对在普教时学到的周总理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但对于她来说,书籍更像是在她身处的两个世界间架上的一道坚固的桥:“我现在敢和其他同学去议论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慢慢地也就开始和大家熟悉起来,也就熟悉了人群,朋友也多了起来。”

 

相较于书籍这架桥,“阅读援助计划”则像是一双温柔有力的大手,推着阳阳缓缓走向桥的对岸,同时也提醒她:

 

“嘿,桥的两边,同样迷人!”


2022年3月,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加入中华儿慈会童缘联合劝募计划,开展盲童阅读援助计划项目。主要内容:

(1) 为盲童制作优秀DAISY图书和《心目》杂志;

(2) 制作视觉讲述版视频短片;

(3)开设阅读指导直播课,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增进做家、老师、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将阅读更深入镶嵌到学校教育中。


每一个孩子的梦想都值得被守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与小慈益童关注残障儿童,共同携手,助力公益前行!


国际残疾人日的由来

1976年,为唤起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联合国大会宣布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并确定了“全面参与和平等”的主题。

 

1982年12月,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宣布1983年至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同时呼吁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人们对残障人士的理解和尊重,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障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